shanghai security defense & alarm association 爱建网">
化解“扶不扶之惑”大讨论进入第二天,参与讨论的市民热情高涨,纷纷通过信件、微博和论坛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。发现,不少市民都表示“扶不扶”不是大问题,如何扫除市民“扶”了之后的后顾之忧,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,才能真正鼓励大家积极去“扶”,勇于去做好事。
公交车上应安装监控录像设备
建议
“建议尽早在全市公交车上安装可储存的监控录像设备,保障司乘人员的合法权益!”
——巴士集团二分公司司乘人员
“对马爱平师傅下车扶老人的举动给予赞扬和钦佩;对那位老人违背良心说假话的行为予以谴责。建议全市公交车尽快安装监控录像设备,并呼吁社会应大力表彰好人好事,让好人有做好事的底气!”
——丽湖车队陈文广
“社会提倡‘真善美’,很多人说‘马师傅被讹了,我们以后有人摔倒就不会扶了,’这根本不是一个应该讨论的问题,应该毫不犹豫地去做、去扶,不能因为小概率事件而动摇内心的信念。”
——观澜车队彭鹏
设立救助人意外保险
呼吁
“看见陌生路人跌倒,毫不犹豫地扶起,彰显道德高尚公民的高风亮节。虽然被人讹诈属小概率事件,但警方介入调查或者到法院打官司,少则个把礼拜,多则几个月,时间成本巨大,如果跌倒路人医药费高昂,或无法界定是哪方过错,双方各负担50%的责任,不确定的经济成本太大。如果看见路人跌倒,熟视无睹地走开,即便被媒体曝光名誉扫地,遭人指责,但从经济学角度来看,这种选择的成本比起前一种的经济风险成本要低得多。建议设立救助人意外保险,无法界定哪方过错时,由保险公司赔偿相关的医疗费用!不是指救助人本人出现意外事故,而是在出现无法界定哪方过错时,由保险公司赔偿相关的医疗费用。如保险公司推出相关的险种,救助人购买了这种意外保险,或许不会出现扶与不扶的两难选择,可以大胆地扶起跌倒的路人,而不会面临艰难而又复杂的局面。”
——读者王先生来信
建议政府部门尽快制订相应的规定和保障机制,让好心人吃下定心丸,扫除后顾之忧,才能鼓励更多市民敢于去扶起摔倒的人们,勇于去做好事帮助他人。——市民罗女士
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1934号